近年来,宜春市两级法院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打造“社会治理强市”为目标,创新实践“1+2+3+N”(一地解纷、双线联动、三进对接、N个品牌)多元解纷模式,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域覆盖、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2021年,宜春法院诉前调解纠纷27367件,诉前调解占比为59%,案件调解成功率为91%,平均调解时长7.43天,其中音视频调解数量5950件,取得良好的诉源治理成效。 引入社会力量 释放诉前分流“新效能” “易法官,我代表几十户业主来感谢你,谢谢你及时保障了我们的合法权益。”购房方委派代表从万载县城驱车来到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一次性成功调解36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速裁团队法官易腾送上锦旗。那么易法官是如何做到一揽子化解36起纠纷的呢? 原来,易腾在收到该系列案以后,没有选择“一判了之”,而是综合考虑决定采取借助多元力量参与纠纷化解的模式一次性“消化”该系列案。承办法官前往万载实地调处,通过借助当地行业协会、社区网格员等力量参与纠纷化解。最终各方达成调解意见,法院当天就出具了调解书,做到纠纷就地化解。 “这种案件如果走普通的诉讼程序会耗费司法资源和当事人诉讼成本,通过‘多元解纷+诉前调解’模式这一低成本、效率高、促共赢的解纷途径,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群众诉累。”易腾感慨道。 在宜春中院出台《关于健全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的指导意见》后,全市两级法院先后与纠纷多发的重点行业领域的主管部门、行业调解协会、民间调解组织实现全方位对接,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转变。全市法院系统通过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纠纷治理工作,丰富纠纷化解多元主体,与50个特邀调解组织和300余名特邀调解员进行对接,共同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形成“非诉在前、诉讼断后”的“漏斗”式纠纷解决模式。 拓宽多元解纷路径 “祠堂解纷”显善治 丰城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搭建诉调对接平台,通过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注重加强与乡、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联动,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2019年11月以来,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503件,达成调解协议1221件,调解率达81.24%,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479件。该院开展“千警进千村”、网格化服务活动,形成“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每名干警加入1个自然村微信群、落实1处网格服务点。 上高法院的四个法庭借助上高县委政法委“十百千”工程,相继与辖区各乡镇单位联合成立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并由法庭干警担任中心组成员。同时在每个行政村选出一名德高望重的人士担任调解员,积极引导村民“有话到祠堂说,有矛盾到祠堂解”,打造“祠堂解纷”特色品牌。2021年以来,四个法庭经调解撤诉结案691件,办理司法确认案件109件。 人民调解+司法确认 让纠纷止于未诉 铜鼓法院与永宁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联手,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让案件当事人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节省诉讼成本和精力,真真切切做好群众的暖心人。 “非常感谢铜鼓法院工作人员的调解入理入情入心,又好又快地解决了我们的纠纷。”一起交通事故纠纷得以快速、妥善解决,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完美结局,这一切都得益于铜鼓法院开展的多元调解机制建设。 铜鼓法院通过线上道交一体化平台和线下多部门联动双渠道加速化解道交纠纷,自道交一体化平台开通以来,已录入诉前调解案件52件,积极利用社会组织力量,适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快速立案、快速审查、快速办理,完成司法确认案件16件。在缓解办案压力、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当事人提供了一条省时、省力、省钱的解决纠纷途径。 |
主办单位:中共江西省委政法委员会 | 版权声明
备案编号:赣ICP备17006429号-1